照片是嘉義縣民雄鄉保生大帝廟正殿外,中央大門的對聯。
此廟主祀保生大帝,興建時間可以上溯到1754年(清乾隆19年)。保生大帝通常指北宋人吳夲,生前行醫,救人無數,死後受民眾祭拜、奉為醫藥神,又稱為「大道公」。不論臺灣、香港、東南亞等華人所在區域的傳統廟宇,幾乎都少不了匾額、對聯、碑記,其中,匾額和對聯多半精要地表達信仰的精神,是了解華人信仰重要的線索。
此外,民雄保生大帝廟以六組對聯闡揚保生大帝的神格,也是臺灣保生大帝廟較少見的。面對嘉義民雄保生大帝廟正殿大門,右邊是上聯,寫著「保護黎民自宋明以來尊為大帝」,左邊下聯寫的是「生成庶類繼孫許而超神哉真人」,兩聯之首「保」、「生」鑲嵌主祀神明的名稱,「宋明以來」表明吳夲的事蹟,而「孫許」應指唐代的孫思邈、晉代的許遜兩位醫神;換言之,臺灣民間有「保生三真人」之說,認為吳夲、孫思邈、許遜皆為保生大帝,但從這幅對聯可知此廟僅視吳夲為保生大帝。此聯近似臺南學甲慈濟宮正殿虎邊側門的門柱對聯,上、下聯為「慈愛黎民自宋明以來尊為大帝」、「濟成庶類繼孫許而起神哉真人」,句首鑲嵌「慈」、「濟」二字,而「自宋明以來」、「繼孫許而起」對仗,句義較為流暢明確。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