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蓮座山觀音寺相傳建於清嘉慶年間,又被稱作「大溪觀音亭」。中間經歷了1835年(清道光15年)、1904年(明治37年)、1926年(大正14年)以及1934年(昭和9年)幾次的擴建和重修,才完成了今日廟宇的整體樣貌。
廟中現在仍保存有藥籤一百首,大溪蓮座山觀音寺的藥籤有兩項特色:一是,藥籤雖分有男科與婦科,只是兩科都印製在同一號的籤紙上,並沒有分開區隔。二是,某些藥方的用藥種類極多,有的藥方竟內含達17味的用藥,這在全臺灣仍保有藥籤文化的廟宇中,比較罕見。
由於醫藥環境的進步,以及醫療法令的完備。據廟方工作人員的反應,目前蓮座山觀音寺雖仍保有藥籤,但礙於違反醫師法的前提下,所以當有民眾前來求取藥籤時,採取不鼓勵但也不制止的態度。但廟方卻是將這批藥籤視為歷史文物,有計畫和系統性的將其作保存,圖中所見的藥籤簿,就是它們特別將所有藥籤掃描整理過後的初步成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