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臺南「臨水夫人廟」廟中所存之沿革碑中記載,臨水夫人廟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由當時渡海來臺的福州籍先民,在移居地附近所建立起來。1852年(清咸豐2年),地方賢達及鄉紳出資修建,並且一併供奉「二媽林紗娘」、「三媽李三娘」。歷經光緒、日治至民國的數次整修重建,完成了今日所見的外貌。
據廟中石碑記載,臨水夫人廟中,除了供奉臨水夫人及二媽、三媽外,還供奉「花公」、「花婆」(主掌胎兒性別、保佑孕婦順產與小兒健康成長)、「三十六宮婆姐」(與臨水夫人共同保佑初生嬰兒免於癡、傻、哭、鬧、病、弱、驚所苦)與「大聖爺」(專治小兒營養不良或寄生蟲引起的「著猴」,還可以管教太調皮的小孩)……等神明,可稱得上是臺灣最古老、也最具規模能救產扶嬰、治病、驅邪兼備的「婦女廟」。
臨水夫人廟中的眾神尊,長期以來守護著婦女和幼兒的醫藥神角色,不但深植在當地信眾心中,更遠近馳名於臺灣各地。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