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雄保生大帝廟

民雄保生大帝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日治時期所編纂的《臺南州祠廟名鑑》中,記載了當時嘉義郡就已經有了「民雄保生大帝」這間廟宇的存在;根據當時的紀錄,民雄保生大帝廟的建立,可以上溯到1754年(清乾隆19年),由當地信眾蕭作揖、林玉麟、陳啟輝、洪榮光、周文成及周俊盛等六戶人家集資興建而成,並且購買房屋、田地,透過收租當作廟方的祭祀資產。


1906年(明治39年),嘉義的梅山發生高達7.1級的大地震,許多建築物紛紛倒塌,民雄保生大帝廟也在這次的大地震中受到了嚴重的毀損,於是當年集資建廟的六戶後代,由蕭炳坤等人提議,利用歷年來所累積出來的廟產重建廟宇,於1912年(大正元年)完工落成。


民雄保生大帝廟中所保留的藥籤十分完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關於小兒治療的部分。廟中藥籤雖然並沒有分科,但是每張藥籤的後面都有著「小兒各半」的標註,表示在當時的宗教醫療內涵中,就有注意到大人與小孩藥物的劑量宜有所區隔的事宜。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所在地-地址
嘉義縣民雄鄉民族路54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55603
所在地-經度
120.428331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民雄保生大帝廟
參考資料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7780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