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嘉義新港大興宮主神保生三真人

跟嘉義新港大興宮主神保生三真人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嘉義新港大興宮主神保生三真人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嘉義新港大興宮主神保生三真人

嘉義新港「大興宮」,主祀「保生大帝」,配祀「虎爺」與「福德正神」。1622年(明天啟2年),顏思齊與吳姓漳州人捧保生大帝金身來臺,1767年(清乾隆32年)居民開始集資建廟供奉。


原廟建於1767年(清乾隆32年),名為「笨港慈濟宮」,曾毀於1799年(清嘉慶4年)的大水災。1804年(清嘉慶9年)時,於現址大興村中正路上重建,並由王得祿(1770-1842)取名為「大興宮」。後因光緒年間兩次大地震、九二一大地震等天災損毀嚴重,大興宮多次重修、重整,於2004年完工,舉行安座大典。所以,廟宇本身雖非明、清時的原貌,但大興宮的保生大帝信仰從「笨港慈濟宮」時期,已在當地居民的生活中扎根,且大興宮的後廳曾為笨港縣丞署辦公所在,且是「登雲書院」講座之地。


大興宮的保生大帝不是一位,而是照片中的「神醫吳真人」、「藥聖孫真人」和主掌祭煞的「許真人」,意指北宋的醫者吳夲、唐代《備急千金藥方》的作者孫思邈與晉代的道士許遜,也就是民間傳說的「保生三真人」。「保生三真人」的說法,也許呈顯出:當民眾感覺身心需要整頓而來到廟宇的時候,向神明訴說,請求神明的幫助,從醫神的診斷、藥神開列的處方、真人道術的幫助,能夠讓人解脫病痛之苦。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生年月日/時期
年代不明
國籍
中國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性別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