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羅俊

羅俊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羅俊,1855-1915,名璧,字秀,別號俊江、乘、璧秀,雲林縣斗南人,精通漢文、醫理。


羅俊幼入私塾,穎悟過人,精通漢文,因不喜科舉轉學醫。日治初期,羅俊在家鄉擔任漢文書房教師,亦曾任地方保良局書記。1900年,羅俊參加抗日行動失敗,渡廈門避難。羅俊在中國各地行醫七年,才返回臺灣,其後得知三子具歿、妻子改嫁,家產均被姪輩霸佔。


1909年12月羅俊與抗日同志由廈門返臺灣,密會余清芳,兩人決定分南、北二路收攬黨眾同時起義。1915年5月25日,余清芳以「大明慈悲國」為號召起兵抗日,羅俊則在臺灣北部招募黨員;不料消息走漏,日警展開全臺大搜索。同年6月29日,羅俊在嘉義廳竹頭崎莊尖山附近遭日警圍捕,9月6日遭日人處死。臺灣光復之後,政府將羅俊入祀忠烈祠。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羅俊 / 撰寫者: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eople&id=508319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出生地點-名稱
斗南
生年月日/時期
清朝咸豐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國籍
臺灣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資料來源
1. 楊維真、楊宇勛,《嘉義縣志 • 人物志》(嘉義:嘉義縣政府,2009),頁106-107。 2. 臺灣寫真會編纂,《臺灣寫真帖》(臺南:臺灣寫真會,1915),第1卷第12集,頁318。 3.臺灣寫真會編纂,《臺灣寫真帖》(臺南:臺灣寫真會,1915),第1卷第12集,頁318。計畫人員翻攝。
卒年月日/時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性別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