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起點標(八通關越道路)

起點標(八通關越道路)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起點標(八通關越道路)

日治時期位於玉里支廳前的十字路口,有座石柱佇立於街角,為橫貫中央山脈、連結西部竹山與東臺灣玉里的八通關越道路起點碑。八通關越道路前身為清代開山撫番時期所開鑿的三條連接東臺灣道路之一,由總兵吳光亮負責興建的中路,是由林圯埔(今南投竹山)到璞石閣(今玉里)的道路。光緒元年(1875)初動工、年底完工抵達東臺灣,漢人的移民隨之進入,但因穿越「番地」等種種原因,沒幾年就成為廢道。日治時期重新測繪路線,沿等高線另闢一條八通關越道,大正8年(1919)6月動工、大正10年(1921)完工,道路名稱雖與清代相似,但路線實則相去甚遠。這條道路除了本身聯絡東西的交通任務外,更肩負日人「教化」原住民的重任。日治後期更有計畫將此道改建成汽車能夠通行的八通關越橫斷道路,但一切都在戰爭的陰霾下結束。民國50年(1961)因道路拓寬被拔起,當時地方人士希望保管,但部分首長認為此碑為「敵人」遺留物而予以搗毀。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資料來源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撰寫者
曾乙正
創作者
毛利之俊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