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部落的造林政策

部落的造林政策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部落的造林政策

圖為支亞干部落耆老Beyking陳添煌的農地,104年他申請農委會「契作短期經濟造林計畫」,在約3分的土地上種植桉樹,短期經濟造林政策須至少6年以上至10年,Beyking說造林的期限接近,他打算重新再整理土地。


當政府推廣造林補助,部落族人開始大量種植特定樹種,支亞干部落大部分的土地受到政策影響,一開始政府推廣造林補助,部落族人開始大量種植特定樹種,例如牛樟、白楠木等,這些樹種均非部落原生種,我們在訪談時就有明顯的對比,當問起土地上過去老人家種植或是地主自己種植的植物及樹種時,他們清楚的說出族名,但問起造林政策的樹種時,長輩們卻生澀的說不出來,甚至連華語名稱都要想很久。大量的非部落原生種植於土地,卻無法實際地連結部落的文化。


造林補助的政策脈絡回應當代原住民部落勞力不足及農業經濟低落的現況,如受訪者於警界退休後想要重新整理自己的土地,卻遇上人力不足的困境,因此選擇部分的土地造林,部分的土地搭建雞寮養雞。造林補助的政策目的為防止土石流失,其政策填補原鄉部落的農業生活現狀,但補助期長達10、20年,也限制地主土地利用的其他想像。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部落的造林政策 / 撰寫者:許雁如 Yawas Teylung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花蓮縣萬榮鄉西林社區發展協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50234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花蓮縣萬榮鄉西林社區發展協會
別名
部落配合政府的造林政策
撰寫者
許雁如 Yawas Teylung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所屬族群說明
太魯閣族
傳統地理區域描述
Alang Ciykang(支亞干部落)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