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樹林的原鄉

紅樹林的原鄉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蚵殼港在清末設庄隸基隆堡。蚵殼港(今西定河)發源於大竿林與內木山溪,到今中和國小附近匯合,貫穿蚵殼港庄,至下游漫流,一與石山溪合流,一流出罾仔寮出海,鹹水與淡水交錯,形成特殊生態。在石山溪合流處一片泥灘,叢生俗謂水筆仔的紅樹林,是一種胎生的稀有植物,拇指大的招潮蟹,海蟑螂肆意生息爬行,白鷺鷥亦棲息其間,憑添一番悠閒地自然景象。不久,屯營的擴建,海南製粉工廠的興建,旭川運河的建築,大片的紅樹林逐漸縮小生活圈,至1941年(昭和16年)日軍埋設輸油管從此經過,即完全消失。當時海南製粉工廠的紅磚七層大樓,自任何角度望之,皆高聳入雲,為基隆最高建築物。

       日治時期基隆曾有原生水筆仔存活的記載,但約於1930年(昭和5年)左右絕滅(1930年Hosokawa仍有標本紀錄,存於台大植物系標本館)。1923年(大正12年)佐佐木舜一發表水筆仔於基隆絕滅,並於文中提出懷疑台灣基隆以外的地區有產此一物種,且對Oldham的採集地點提出疑問(Sasaki,1923)。1924年(大正13年)佐佐木舜一再度為文敘述於基隆的溝渠內發現20〜30株的水筆仔,此為基隆水筆仔最後一筆明確的記載。此外,1931年(昭和6年)金平亮三(Kanehira)亦描述此物種產於基隆及淡水,1936年(昭和11年)提到產於基隆、淡水及新竹仙腳石等地,且基隆的水筆仔可能己經絕滅(Kanehira,1936)。由上二位學者的敘述中,足以證明日治時期基隆確實有「水筆仔」存在,可惜在日治末期已經消失。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雞籠文史協進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三橋安郎,《基隆市誌(日文版)》頁74〜76,基隆市:基隆市双葉尋常小學校,1934年。
撰寫者
李正仁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