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垂直仰望的構圖,突顯總督府之政治象徵,筆觸靈動的樹叢與宏偉堂皇的建築物形成強烈對比,紅綠色彩彼此呼應,呈現南國豔陽下的地方美感意識。台灣總督府為日治時期行政中心,建築師森山松之助(1869- 1949)經過七年施工,於1919年竣工,該建築紅白相間,細部由廊柱、山牆、拱廊及圓拱窗等組成,稱為「辰野風格」。中央塔樓高達11層,為當時最高地標,自塔樓頂端瞭望,臺北城可盡收眼底。國民政府來台後,更名為總統府,至今仍扮演政治中樞的重要角色。
本作以夜景的形式呈現,相當少見,建築物置中,突顯總督府推行現代化之具體成果。府前廣場人力車、汽車、自行車穿梭往來,建築物內之燈光、車燈與路燈交互輝映,除反映電燈使用的普及外,另顯示入夜仍然熱鬧的現代城市氣氛。
鄉原古統(1892-1965)與石川欽一郎等同為日治時期美術發展重要導師,曾擔任「臺灣美術展覽會」第一至九回東洋畫部審查員,對於「臺展型」東洋畫的形塑具有關鍵影響。曾組織「日本繪畫協會」及 「栴檀社」,致力於東洋畫之推廣。鄉原尤其重視寫生,尤喜以臺灣特有種類之植物、動物主題入畫,運用鮮豔奪目之顏料,形塑南方自然中的「地方色彩」。
本作《臺北名所繪畫繪十二景》借用江戶時代浮世繪的表現模式,選取臺北今昔重要地景十二處描繪而成,呈現 1920 年代歷史與現代交混的城市景觀。所謂「名所」,為地方性名勝之慣稱,基於近代文化觀光活動之興盛,可以追溯至十七世紀日本「名所繪」之描繪及印製,亦逐漸流行,原作為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