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于興發造」瓷碗

跟「于興發造」瓷碗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于興發造」瓷碗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于興發造」瓷碗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于興發造」瓷碗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于興發造」瓷碗

本物件收藏在新北市新店區安康路一段195巷12號的胡璉故居紀念館。這是胡璉將軍舉家自中國大陸遷臺後,帶至臺灣的骨董青藍龍紋碗和清白鶴蓮花碗,底款「于興發造」,應為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1912-1949)製造。。

清末民初時期的瓷器有粗細之分,粗者胎釉結合部多泛黃,但晚清的瓷器大多沒有此現象。而釉面的部份,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瓷器胎質同明清時期比,相對疏鬆。瓷釉與胎骨結合不夠緊密,釉面上易出現氣泡和脫釉現象。中華民國初期瓷器手工業的生產方式開始明顯由制瓷作坊向瓷業公司轉型。製造逐漸完成了由傳統的手工生產到現代機械化生產的轉變。此一時期機制瓷器普遍出現,使得器物造型更加統一且規範化。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
撰寫者
黃品儒
創作者
胡璉故居藏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0/03/04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