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採茶時,下雨天便穿上蓑衣、戴上斗笠,蓑衣便是舊社會人們普遍用的雨衣,幹活、行路都離不開它。狩獵時它便是最好的"護身服"。名稱來由 起源古老,用一種叫"蓑草"編織的像衣服一樣的雨具。蓑衣的名字由此而來。
根據古詩詞紀載,蓑衣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最早出現的時期是唐朝,唐張志和《漁歌子》詞:「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宋蘇軾:「自庇一身青蒻笠,相隨到處綠蓑衣。」
在江南、台灣、越南、日本、朝鮮半島等地農村都廣泛使用這種雨具,各地就地取材,使用當地的材料製作蓑衣。台灣使用山棕纖維製作蓑衣,稱為棕蓑。1970年代,化纖產品的出現,用化纖製成的雨衣代替了蓑衣,蓑衣便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