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由林保煙先生提供,2007 年(民國 96 年)4 月拍攝,為林礽營先生位在新瓦屋聚落的老屋修復工程場景。林礽營先生的老屋建築樣式為一堂二橫傳統泥磚建築與紅瓦屋頂,入口處的埕天井卵石鋪面在修復期間予以保留,據林保煙先生口述,其鋪面皆以自頭前溪運來的石頭造設而成,夏天時非常涼爽。老屋後方空間是當時飼養豬隻的「豬寮」,為時人農村生活的基本配備。特別的是,林礽營先生老屋的房間牆壁非常厚實,比普通泥磚牆還要厚一倍,這是因為老屋建造時採用了「丁字磚」工法,即蓋的時候一塊泥磚擺直,另一塊擺橫的作法,是開墾初期用來防盜、防番的建物遺構,由於結構穩定,這種建築也有防震效果。2007 年(民國 96 年)林礽營先生的老屋修復完畢,現為新瓦屋「新竹縣農民直銷站&青農市集」所在之處。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