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犒軍儀式用馬草水

犒軍儀式用馬草水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犒軍儀式用馬草水

      

    臺灣民間認為除了由「有形」的軍、警體系組成的防禦系統外,「無形」的鬼神世界亦有由兵馬將士組成的護衛體系,有形、無形兩界相互合作,以保四方平安。這種無形的地方守護系統即習稱的五營。


  五營信仰的形成是基於傳統「中央與四方」的空間概念,分為東西南北中,每一個方位由一支軍隊駐守,每一方位的兵將數量不等,即「東營軍馬九夷軍,軍(兵)馬9千9萬人、南營軍馬八蠻軍,軍(兵)馬8千8萬人、西營軍馬六戎軍,軍(兵)馬6千6萬人、北營軍馬五狄軍,軍(兵)馬5千5萬人、中營軍馬三秦軍,軍(兵)馬3千3萬人」,兵馬人數不可謂不多。


  為了犒賞長年鎮守地方的兵馬將士,民間固定在上元節(農曆1月15日)之後到尾牙(農曆12月16日)前,除農曆7月以外的農曆初一及十五準備豐盛供品進行犒軍,即「犒賞兵馬」之意。飯菜魚肉是給五營兵將食用,特意準備的馬草水則是給兵將的馬匹及牲口食用,讓兵馬將士都能飽餐一頓,十分人性化。近年來隨著社會工商化,犒軍型式已逐漸減化,有些位在都會地區的廟宇,雖然仍然維持犒軍儀式,但周邊無田地,馬草因取得不易而放棄使用。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犒軍儀式用馬草水 / 撰寫者:吳敏惠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桃園市政府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48821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桃園市政府
地點-縣市區
桃園市
撰寫者
吳敏惠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