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澳老街的沒落

依據《馬祖南竿牛角大澳老街民居保存及活化計畫成果報告書》,1930年代,牛角村(現復興村)的漁業發達,澳口經常停泊二百多艘船隻,村內開設有餐館、餅店、賭館、鴉片館、餛飩店、理髮店等店舖,夏天在沙灘上更會臨時加蓋兩排共12間攤位,漁業、商業景況都極為繁榮。後來國軍進駐馬祖,村中的商業經濟更為繁榮,聚落中的大澳老街,即是過往牛角聚落最興盛的區域。

不過,1970年代開始,臺灣經濟起飛,許多加工出口的輕工業急需勞力,加上馬祖當地軍管限制與單打雙不打的局面,導致牛角村民選擇移居臺灣尋求更穩定的生活。直至1980年代後,駐軍大量減少,當地原來倚靠軍隊的零售業逐漸萎靡,故移居臺灣的情形愈多,而大澳老街也隨著人口移出,隨之沒落。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復興村
  • 地點-縣市區
    連江縣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藝斯藝思文化有限公司(2013)。計畫執行成果。馬祖南竿牛角大澳老街民居保存及活化計畫成果報告書(頁28-58)。連江縣:連江縣政府。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