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第三番石觀音 イキ粉河寺 千手觀音菩薩

第三番石觀音 イキ粉河寺 千手觀音菩薩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第三番石觀音 イキ粉河寺 千手觀音菩薩

      「第三番 イキ粉河寺 千手觀音菩薩」現存於基隆極樂寺外人行道花圃,石刻千手觀音附有基座,建物尺寸(公分):石觀音長15.4,寬46.0,高86.0;基座長36.0,寬34.2,高26.3。

  巡禮文化是第十世紀於日本由花山法皇所創建,以觀世音有三十三化身而建三十三所靈場來濟度眾生,日治時期隨著來台日人移植到基隆。「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是1928年(昭和3)由久寶寺第十世住職小林大壽引進,於1928-1929年間安置,以月眉山靈泉禪寺為滿願靈場安置完成。基隆的觀音靈場依照日本的靈場安置本尊菩薩,千手觀音意即救拔地獄道觀世音。

  現今的「極樂寺」在日本時代為「淨土真宗本院寺派蓬萊山光尊寺」,1896年於基隆建布教所,1905年高橋行信建寺後被任命為第一任住職,宣教對象以日本佛教徒為主,二戰期間光尊寺遭美軍轟炸,受創嚴重,戰後由靈泉禪寺指派修慧尼師接管,重建並更名為「極樂寺」。光復後政權轉移期間,日本留下的廟宇和文物多被接管、挪移或破壞,目前第三番石觀音放置在信二路極樂寺前人行道旁花圃上,無重新裝飾上漆,無遮蓋及其他建築物保護,無石臺座故無法判定捐贈者。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雞籠文史協進會
資料來源
照片來源:安嘉芳拍攝, 2021.1.27
撰寫者
安嘉芳
創作者
小林大壽引進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