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2007年(民國96年)於彰化縣員林市湖水里275號開林寺。沿革碑紀載,1736年(乾隆元年)唐山德裕攜釋迦牟尼佛香火來臺安奉,後因香火盛信眾多,故創立簡易佛堂取名「開林寺」,主祀泥塑佛祖三尊,1857年(咸豐7年)取泥為壁重建佛殿。
1934年(昭和9年)開林寺設集化堂鸞堂供民眾問事解難濟事,1936年(昭和11年)曾獲日皇頒「奉今上天皇御璽」,讚揚佛祖靈感,上端刻有櫻花圓章圖樣。據邱美都《百果山的春天》記載,戰後改為「奉旨開山祿位記念」,上端改為光芒圓章圖案,前立「德裕」木牌。吳五龍撰寫對聯,橫聯「開基寶寺壯河山」,「開發湖光懷德裕」、「山靈水秀肇民豐」。1949年(民國38年)開林寺集化堂鸞堂功能圓滿結束。
1951年(民國40年)開林寺捐地給明湖國小作育英才,1981年(民國70年)開林寺改建落成,形成臺灣罕見的「廟中有校,校中有廟」奇景。一樓主祀文昌帝君、二樓主祀三恩主、三樓主祀釋迦牟尼佛。圖中的德裕公祿位與日皇讚揚御賜「奉旨開山祿位記念」牌位,奉祀於二樓左廂。員林市湖水里開林寺三層樓歇山重簷建築,左右廂設鐘鼓樓,1979年(民國68年)管理委員會成立,首任主委吳五龍,2003年(民國92年)吳春景接任主委至今。開林寺自古名聞遐邇,成為員林文教名勝景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