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光緒初年臺灣後山中路阿美族抗清事件之研究

光緒初年臺灣後山中路阿美族抗清事件之研究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光緒初年臺灣後山中路阿美族抗清事件之研究

奇密事件或烏漏事件,或是之後的阿綿納納社事件、大港口事件,指的應為同一件戰役。與清朝開山撫番開東北中南相關,其中與此戰役最相關的就是後山中路。

[摘要]後山中路,主要位置鄰近秀姑巒溪區域,是光緒初年「秀孤巒二十四社」阿美族人分佈的範圍。當地阿美族人的抗清事件,乃國家力量進入之後,與部落產生衝突,所引爆的一連串「官」「原」之戰。戰爭落幕後,清帝國確立在中路的統治地位,並使中路、北路聲氣相通。直接挑戰清帝國官軍的烏漏社,被更換了社名;阿棉、納納社,則是在戰爭之後勢力瓦解、人數銳減,甚至流落外地,直到清軍撤離之後,部分族人才又再回到舊部落;而協助阿棉社的姑律、大蘇圓、沙老等部落,則遭遇部落被焚燬的厄運;聲援馬腰兵的加禮宛噶瑪蘭族人,則成為清軍「尚須密防」的目標。這篇研究,並不是要挑動族群間的仇恨記憶,而是希望藉由各種文獻與口述資料的對話,儘可能找到合適的解釋,讓大家一起來關注後山及原住民歷史的研究,使後山這塊土地的過去能在我們的努力下逐漸被認識。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撰寫者
陳曉雯
創作者
潘繼道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8/6/1
媒體類型
文件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