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攝於1980年(民國69年)的大園街上,當時大園國中為宣傳即將到來的區運動會,於各處張貼廣告,邀請鄉內民眾前來一同參加體育盛事。
不經意的老照片往往別有風味與意義,該廣告張貼於公用電話旁,其實目的是讓前來使用公共電話的民眾,能獲得相關資訊。照片中講電話的地方民眾不經意地望向廣告,那一大片白牆,據說是當地一個張貼廣告的好地方。
1947年(民國36年)4月開始開放市內公用電話業務,通話一次以五分鐘為限,每次費用為舊臺幣6元,收費方式則是繳交給營業處的人員,而非投幣使用。1950年代後期,始出現國產的投幣式公用電話機,大紅色的機身其特色,由於當時交換機系統主要仍為人工轉接式,因此使用公用電話時須先轉動旁邊的把手、接通接線生,告知其所要通話的號碼。本照片中的公用電話即為紅色,老舊的轉盤、錢幣掉落的聲音、接線人員的回應,是智慧型手機所沒有的時代的聲音。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