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班馬遊古藝】日本佛教石雕欣賞:東和禪寺與林森公園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小班馬遊古藝】日本佛教石雕欣賞:東和禪寺與林森公園

位在今東和禪寺位置的第六番石佛——安樂寺藥師如來,已經失落在悠久的時光之中。僅留下不衰的梵唄,與恒長綻放的千瓣白蓮,成為繁忙的台北中一處幽雅的秘境。


在大正町中默默鎮守的第七番十樂寺阿彌陀如來,同樣不敵歲月的變化,連著大正町的地名,一同淹沒在記錄之中。 

而當年的三板橋葬儀場,便是今日的富有時代故事的林森公園。新台北四國八十八靈場的主持設立者,鐮野芳松先生,即埋骨於此。

在新台北四國遍路巡禮者的心中,該地亦具有其崇高地位。 如今鐮野氏的墓碑,已經共此地所有先人,隨同第八番熊谷寺千手觀世音、第九番法輪寺涅槃釋迦如來、第十番切幡寺千手觀音,在後來外省老兵的濃重口音裡,與推土車鏟鏗鏘響動之間,一同消隱在這民國台灣的年代裡。 


#「四國遍路」行腳古旅

日本的「四國遍路」行腳古旅,是西元八百十五年東密創始人-當時四十二歲的弘法大師空海,以「信仰、修行之路」的「重新發現自我之路」,在四國地區開創的「遍照金剛之道」。

以往,四國遍路的基本服裝是全身白衣,除了代表以心態的純潔與樸素,一方面也是因為步行者隨時有可能在跋山涉水的險阻中喪命,萬一路倒離世時,也已經預先穿上了壽衣,減少協助者的困擾。

而踏上這樣艱險甚至致命的路程與天數,是來自於一份相信,相信參拜過四國遍路八十八所寺廟,等同於度過人世間的八十八種煩惱,據說也有許願與止災祈福的功效。

在台北也有一模一樣的八十八靈所,與等比例微縮的巡禮路線,即是本次班馬講堂日本石雕藝術賞析的路徑。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小班馬遊古藝】日本佛教石雕欣賞:東和禪寺與林森公園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班馬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48373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班馬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創作者
班馬傳媒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8/27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