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現代文學》復刊第17期

跟《現代文學》復刊第17期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現代文學》復刊第17期有關的相片,第1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現代文學》復刊第17期

《現代文學》復刊號,戰後學院派文學雜誌,1960年3月5日由臺大外文系志同道合的學生所組成之南北社成員創刊。發行人兼社長為白先勇,編輯者為現代文學編輯委員會。1973年9月發行第51期後由於資金缺乏而停刊,1977年因獲遠景出版社負責人沈登恩支持而復刊,復刊號共出版22期,至1984年仍因長年虧損而休刊。《現代文學》成員繼承其恩師夏濟安《文學雜誌》與其對現代文學的教導,基於「對中國文學前途的關心」與「對文學熱愛的煎磨和驅促」,興起了創辦刊物的理想。復刊號秉持其創刊初衷,「將繼承我們以往兼容並蓄的傳統」,「登刊有價值的好文學,發掘培養優秀的青年作家」。復刊號第17期不分輯,為復刊以來首次現象。從內容觀之,本期可視為對中共政權統治之省思專輯,內容刊載多位中國或華裔作家,對於文革以降文化現象或離散中國人的文化觀察。評述如吳甿〈文革浩劫與當前大陸文壇──李歐梵教授訪大陸的觀感〉、翟志成〈論中共極權政體之根源〉、丁望〈從文學看「社會主義悲劇」〉、金兆〈橫行到幾時〉;散文有馬瑞雪〈炎黃蒼桑〉、楊明顯〈感言〉、海楓〈背負時代苦難的人〉;小說有李敬〈生葬〉、楊明顯〈曉陽〉、裴立平〈鎮上的舞會〉、虞雪〈劫〉、金兆〈小英雄〉、冬冬〈OFF百老匯〉及黃隼〈信〉。全書最後,為馬森連載小說〈夜遊〉。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資料來源
1.本社,〈發刊詞〉,《現代文學》第1期(1960.03.05)。 2.維基百科《現代文學》詞條,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現代文學_(雜誌) 3.白先勇,〈現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現代文學》復刊第1期(1977.07.01),頁9-21。 4.現代文學雜誌社,《現代文學》復刊第17期(1982.05)。
撰寫者
蕭安凱
創作者
發行人兼社長:白先勇;編輯者:現代文學編委會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82/05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現代文學雜誌社
存放位置
國立臺灣文學館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