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復刊號,戰後學院派文學雜誌。1960年3月5日由臺大外文系志同道合的學生所組成之南北社成員創刊發行人兼社長為白先勇,編輯者為現代文學編輯委員會。1973年9月發行第51期後由於資金缺乏而停刊。1977年因獲遠景出版社負責人沈登恩支持而復刊,復刊號共出版22期,至1984年仍因長年虧損而休刊。《現代文學》成員繼承其恩師夏濟安《文學雜誌》與其對現代文學的教導,基於「對中國文學前途的關心」與「對文學熱愛的煎磨和驅促」,興起了創辦刊物的理想。復刊號秉持其創刊初衷,「將繼承我們以往兼容並蓄的傳統」,「登刊有價值的好文學,發掘培養優秀的青年作家」。復刊號第1期內容分成四輯,第一輯刊登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等人的回顧文章,暢談其與《現代文學》的前世今生,尤其白先勇〈現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細數創刊源起,人事更迭,文學成就與復刊展望。第二輯刊載學術論文與文學評論,有夏志清〈現代中國文學史四種合評〉,以及許南村(即陳映真)評鍾理和等。第三輯收錄文學創作,有楊牧〈西班牙‧一九三六〉,羅青〈炒菜記〉等詩,王拓〈一個年輕的中學教員〉、蔣勳〈相親〉等小說,以及白先勇長篇小說〈孽子〉節錄。第四輯則刊出歌曲詞譜與奚淞論中國神話。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