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絲瓜水製作方法

跟絲瓜水製作方法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絲瓜水製作方法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絲瓜水製作方法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絲瓜水製作方法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絲瓜水製作方法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絲瓜閩南語又稱為菜瓜,是台灣常見的瓜類蔬菜,其主要產地以中南部為主,其中以屏東縣、南投縣、高雄市、台南市、雲林縣產量最為豐富。拍攝地點為高雄市大社區。

天然的絲瓜水製作方式,其實很簡單,單需要的時間卻很長,有經驗的農夫,會在絲瓜收成結束後,進行絲瓜水的採收。採收方式,是從絲瓜的莖部切斷,再以塑雕袋套著莖部切口處,等待次日再將收集到的絲瓜水裝桶,這個步驟會依照絲瓜莖出水狀況不同而有差異,通常可以採收2至4回,但此時採收的絲瓜水還不可以販售,農民會將這個階段採收的絲瓜水,過濾雜質並且裝缸封存,原因是新鮮的絲瓜水,會因為發酵問題,產生濃烈的氣味,等待自然發酵收成後就可裝瓶販售使用,這個過程通常需要六至十二個月。因此你在傳統市場中,絕對買不到新鮮現採的絲瓜水,天然的絲瓜水,只要在常溫避免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保存,可以存放數年,並且要避免與一般自然水接觸,陽光與自然水都會導致絲瓜水變質產生沉澱物或是異味。天然的絲瓜水有消炎與保濕的作用,是許多長輩喜愛的天然保養品,天然的絲瓜水也是可以食用的,據說有消除火氣之功效。


參考資料來源來:大社區農民洪錦秀女士口說。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絲瓜水製作方法 / 撰寫者:走路草農/藝團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走路草農/藝團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47951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走路草農/藝團
撰寫者
走路草農/藝團
創作者
走路草農/藝團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8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