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彰化縣埤頭鄉東螺溪畔木棉花道

彰化縣埤頭鄉東螺溪畔木棉花道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彰化縣埤頭鄉東螺溪畔木棉花道

照片拍攝於2015年(民國104年),位於彰化縣北斗鎮斗苑路二段,日大正年間,濁水溪堤防築起後,東螺溪源流導入西螺溪,東螺溪沿岸的浮復地逐漸形成,成為了開墾的新天堂。日治時期1930年(昭和5年),日本政府擬定日本農民移植政策,移植日本農民來臺建立移民村;臺灣中部的日本官營移民村大多沿東螺溪兩岸開墾,像是北斗中寮里的4號、元埔農場一帶的5號、埤頭興農村的10號、鹿島橋附近的11號等地名都是往昔日人移民村遺留下來的痕跡。

東螺溪畔北斗橋到鹿島橋兩岸大多是日治時代的「日人移民村」,隨著戰後日人遷離,溪畔荒草雜木叢生。1994年(民國83年),北斗鎮長洪參民積極著手東螺溪北斗河段整治計劃,開啟東螺溪兩岸環境的整治。約莫1998年(民國87年),埤頭鄉舊濁水溪北側堤岸道路進行拓寬,埤頭鄉公所在東螺溪中寮橋至鹿島橋堤岸種植行道樹,陸續種植多達6百多棵木棉樹,綿延近5公里。

經過約莫10年間,每年3-4月木棉花開,橘紅的花朵成列綻放在光禿的枝頭上,火紅的色彩增添了河道的艷麗。「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每年春天沿途開滿紅紅的木棉花已成為地方的特色,埤頭鄉公所為了讓木棉花的美讓更多人知道,2008年埤頭鄉長陳滄炅開始爭取辦理「首屆木棉花季」,規劃藝文活動來襯托歌詠埤頭鄉木棉花道的美麗,儼然成為地方極具特色的人文地景。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彰化縣埤頭鄉東螺溪畔木棉花道 / 撰寫者:謝瑞隆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47817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謝瑞隆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