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員林街長張清華三媽蔡氏出殯行列途經員林東門

員林街長張清華三媽蔡氏出殯行列途經員林東門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員林街長張清華三媽蔡氏出殯行列途經員林東門

  張清華父張紹乾元配洪氏生離世,續娶二水鄉陳氏陽,生下張清華,六年後歸天,再娶秀水鄉蔡氏悅,故蔡氏悅為張清華三媽。1915年(大正4年)任員林區第一保保正,及員林保甲聯合會會長及「員林信用購買利用組合」(現稱「員林鎮農會」)組合長,在員林有崇高社經地位,其母親的喪禮也辦得非常隆重。

  此圖男性有的穿長袍馬褂,也有的戴西帽著西服,婦女穿著寬鬆的斜襟或對襟上衣,下搭寬裙或寬筒褲裝,腳踩著三寸金蓮,繡花弓鞋或穿和服,照片中的人物中式、西式、日式服裝兼具,展現臺灣殖民社會與剛進入現代化的風貌。

  此圖左邊看到輕便車軌上有人推著台車當運輸工具,還有玻璃燈罩的路燈及電線桿,抹水泥砌磚排水溝等設施,可見這時員林街已經有了現代化的公共設施。

  張清華之母喪出殯行列由道士帶著孝服孝男、孝女,「發引」上山頭,途經員林最熱鬧的東門,隊伍中有傳統器樂隊大鼓吹陣和著西服的西樂隊隨行,樂聲一路昭告街坊,送行行列綿衍兩百公尺,繞穿過鬧市,即員林街最熱鬧的大街(中正路)經市場再繞轉民生路,送葬隊伍「出山」,將靈柩送達安葬的員林東山墳地。

  當時路兩旁房子皆是竹管厝店鋪,而竹管厝後方卻為中西合壁建築天主堂,及現代磚瓦牆造保安堂藥房醫院,照片後方燕尾屋脊處為主祀三山國王的廣寧宮。畫面中的人物非常多元,有抬轎子穿著汗衫的苦力,有光頭赤足扛麻燈、吉燈、銘旌打工賺頭的小孩,有身穿亮色滾邊漢式服裝的纏足少女,有穿和服、著木屐的日本人,路旁可看到挑擔子賣粉圓的攤販及擺籮筐賣菜的販子,照片中的人物非常多元。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點-地址
彰化縣員林市民生路
地點-縣市區
彰化縣
撰寫者
張哲豪/張素玢
貢獻者
提供者
張哲豪

翻攝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點-緯度
23.9562539
地點-經度
120.5712135
演出者/主要人物
張清華/蔡氏悅
參考資料
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TBDB),「張清華」,2020年4月20瀏覽,http://tbdb.ntnu.edu.tw/。 賴昭呈編,《林朝業集:朝業仙與員林人老照片(日本時代篇)》,彰化:員林何醫院,2003年。
時間起
1915/08
時間分期
1915年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