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革命英雄故事》:〈黃興〉(國語)

數位物件授權: PDM

《革命英雄故事》:〈黃興〉(國語)

黃興(1874年~1916年)從小自詡充實自身才能救國,1901年赴日就讀,組織國民軍教育會,吸收革命同志,以文代伐。1904年畢業後返回長沙任教於當地學校,並組織興華會。後與哥老會聯合,原訂於慈禧七十大壽首次起義,但後來風聲走漏,黃興逃至日本,才結識孫中山,並與之成立中國同盟會,多次發動起義。1911年黃花崗之役失利,黃興痛心疾首、悲憤莫名,以此為鑑並在同年十月發起武昌起義。

歷經多次起義,犧牲無數同胞後,終於推翻滿清後。卻又遇袁世凱稱帝,黃興憂國憂民,感慨中國命運,因此積勞成疾,1916年病逝於上海,享年僅41歲。

本節目《革命英雄故事》屬於帶狀廣播劇,於1950至1970年間由國語播出,每集三十分鐘。其內容以清末民初時期為背景,講述多位革命英雄的故事。在五零年代的背景下,當時國民黨一黨專政。天主教于斌樞機本在中國南京,被共產黨迫害而遷往台灣,于斌知道蔣中正是基督教徒,便認為這是一個福傳的好機會,在向教廷稟報後開始接觸蔣中正。而當時國民政府剛遷台,社會制度仍不夠完善,蔣中正知道于斌手中握有梵諦岡的資源,於是兩人一拍即合,蔣中正要于斌放手去做。於是天主教開始廣設學校,創辦醫院,基於天主教愛護弱勢的精神,又創立了許多社服機構,這是天主教最蓬勃發展的時代。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天主教與國民黨維持著一定程度的關係,之後中聲電台成立後,也應政府之邀,配合插播政令宣導及愛國教育等相關節目。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革命英雄故事》:〈黃興〉(國語)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天主教上智文教基金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47369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天主教上智文教基金會
創作者
教育部文化局
時間資訊
演出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聲音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