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7年(民國106年)刊載於茶業研究彙報36卷,由劉秋芳等五位研究人員撰寫的「茶園週年間作綠肥作物之探討」論文。
試驗結果顯示,綠肥鮮草量以第2季綠肥 (夏茶採後播種、秋茶採茶前3週耕鋤) 最高,次為第1季 (冬茶採收後播種、夏茶採收前3週耕鋤),最少的是第3季 (秋茶採收後播種,冬茶採收前3週耕鋤);第2季以田菁生長最好,鮮重達29,561公斤/公頃;第1季則是魯冰鮮重最高,有11,985公斤/公頃。綠肥作物病蟲害並不會傳播至茶樹,亦不增加茶樹病蟲害的發生密度。在生長期間,不造成茶葉品質的下降,田菁甚至可以提高茶葉品質;翻犁入土,會形成茶樹所需養分,其茶葉品質不但比對照組好,甚至比肥料處理組更佳。第1季和第2季交叉組合種植綠肥,最多可提供約209公斤氮素,6年生茶樹約可貢獻2/3左右的氮肥量,依豆粕價格 (27元/公斤) 計算,扣除種子費用,可節省約7萬元左右成本。
茶園若要栽種綠肥,可先選擇夏季種植綠肥,其中田菁最佳,高雄選10號大豆和台南3號大豆次之,台南4號青皮豆和台南7號綠肥大豆尚可;冬茶採收完畢後亦可栽種,只是鮮草量低於夏季栽種,且延長至夏茶採收前再耕鋤,才能獲得較高量的氮肥;冬季作物則優先推薦魯冰,台南3、7號大豆次之,以補充夏季不足的氮肥量。
在茶園種植綠肥作物兼具敷蓋及覆蓋作用,可增加茶園有機質、全氮和有效磷含量。「魯冰」就是茶園適用的綠肥作物之一,試驗結果顯示,冬季種植的魯冰之氮肥量可達60公斤/公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