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彰化社頭田洋仔-清河堂

跟彰化社頭田洋仔-清河堂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彰化社頭田洋仔-清河堂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彰化社頭田洋仔-清河堂

照片拍攝於2019年(民國108年),位於彰化縣社頭鄉張厝村,張家開台祖先燕壁公號敏直,兄弟自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元哥都虞丕杜馬鄉鎮福樓上屋,渡海來台,清朝康熙中葉入墾今嘉義溪口,後移墾今南投縣境半領(今六分寮)定居。

在這些年間,因山區謀生不易,生活困頓,故康熙末葉其弟子移墾於彰化、員林、埔心、永靖、及台中地區,其中大兒子君佐號敏睦帶特恭、特聰兄弟入墾今社頭鄉八堡圳沿岸,於台灣鐵路腳附近(芋寮仔及張厝大厝內附近),形成了張姓家族聚落,『清河堂』將傳統竹仔壁間村蓋成的三合院,建於日據明治年間,迄今有一百多年歷史,早期以土塊竹仔壁建成,先後才改磚壁厝,是一座孤立於農田的庭院大竹圍三合院。

早期庭院四週均種刺竹,是防禦土匪及小偷入侵的安全設施。根據前輩敘述,院前有魚池,後院種植樹木是複合三合院的極佳格局,約40年前族人文通帶動族人剷除四週全部的刺竹,再建立水泥圍牆,現境改變,美觀極佳,在10年前農委會實施鄉村環境改善計畫,補助改善,族人合作之下把門前約一百公尺長的水泥圍牆塗畫,繪上有關農業之圖案及詞句,如:『流汗錢萬萬年,僥倖錢歹過暝』,隨後又參加環境改善競賽而獲得第一名,客人經過三合院均下馬欣賞之榮譽。

堂兄州武於生前曾領著族人,從本村往南庄繞了張家三合院,經湳底村附近家宅之間,分析張厝三合院之地理環境,道出家宅秘密:地裡有一條『石線』通過三合院水井、大廳之位,延伸至湳底地區,自然形成特殊地理,顯出絕佳厝場。張家族人才輩出,從日據時代祖先均受教育,在社會各界均佔社頭鄉一席之地,現代醫藥、教師、碩博士、教授等人才濟濟,受惠於張家古厝之三合院美好地理風水,帶動後代更能發揚光大。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彰化社頭田洋仔-清河堂 / 撰寫者:張宏洲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46745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免費進場
史料時間
日期
2019-07-31


類型名稱
拍攝時間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張宏洲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