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園採收記事-採茶姑娘

跟茶園採收記事-採茶姑娘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茶園採收記事-採茶姑娘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茶園採收記事-採茶姑娘

        圖為凍頂茶區(南投縣鹿谷鄉鳳凰村、永隆村、彰雅村)之採收狀態,因在陽光烈日下工作,採茶工的標準妝扮為穿戴斗笠、布衣(俗稱手袖仔的外衣)、雨鞋,腰帶包、水壺並在手上戴刀片(加快採收速度),一人一茶簍以便裝盛自身所採收之茶菁。
        因採茶工大多為女性所以被譽為採茶姑娘,姑娘二字在普眾的認知中應為年輕貌美的,但因茶鄉人口老化及青年外移,現今的採茶工多為年紀大的婦女或是外籍配偶居多,採收時期在茶園的採工若有20位合計的年齡大多超過1000歲,被茶農們戲稱為千歲團。
        每年的春冬二季是烏龍茶產區最為熱鬧的季節,通常中低海拔一年可採收5-6季、高海拔2-4季,因近年來人工銳減導致機械化或是放棄採收夏、秋茶的機率增加。近年來因缺工問題許多以手採茶為主的茶區逐漸以機械取代,尤其為高山茶區因載運採茶工及搶工因素,開始逐漸改由採茶工班或機械採收。中海拔如鹿谷地區則因種植往高山地區移後,反而保留「放伴」的採茶工習俗,以工換工的方式確保各家茶葉品質,由茶農掌控採收品質,而非以採茶班工頭為主導的採收模式。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茶園採收記事-採茶姑娘 / 撰寫者:陳培慈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46391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陳培慈
時間起
2020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