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消逝的斗六彩雲屋湧泉帶

消逝的斗六彩雲屋湧泉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消逝的斗六彩雲屋湧泉帶

原先斗六市湖山里檨仔坑聚落,有座環境相當清幽,名為「彩雲屋」的花茶坊。距離斗六市區不遠,進入梅林里,進到湖山里「幽情谷」過後,繼續往內行進便可到達。該店家夫妻倆之所以取名「彩雲屋」是為紀念早年母親的名字。

「彩雲屋」雖稱之為花茶坊,但店家多數心力皆放在保護淺山生態系,並將四周環境規劃「雨林花房」、「香草花園」,種植許多香草植物。因此該處更是許多生態研究者觀察鳥類和兩棲類調查的區域。

在「彩雲屋」園區的後方有一處常年不曾乾涸的「天然湧泉帶」,從池底不斷往上冒泡。此區域因溼度相對高,吸引諸多像是樹蛙、雨蛙、赤蛙科的生物在此生存,譬如諸羅樹蛙、史丹吉氏小雨蛙、貢德氏赤蛙等。然而,檨仔坑聚落內的「彩雲屋」、「幽情谷」的淺山生態系隨著爾後湖山水庫的動工興建,使得擁有珍貴「湧泉帶」所形成的自然、人文環境和豐富的生態環境,從此遭到破壞而消逝無蹤,如今只能從照片中見到。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消逝的斗六彩雲屋湧泉帶 / 撰寫者:沈沐蒼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42879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所在地-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1、 《雲林縣采訪冊》 2、 《誰把河川擰乾了》 3、 口述訪談及田野調查綜合整理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撰寫者
沈沐蒼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