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見學小旅行」為歷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的例行活動,用意在透過參與社大所規劃的社區參訪活動,讓參與者了解該社大於社區營造、社區工作上的成果。本場社區見學小旅行為第十九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的系列活動之一,由彰化縣員永村社大所規劃,遊程內容包含永靖鄉福興社區、永靖「忠實第」、邱氏宗祠、田尾公路參訪等,由社大饒平客語薪傳師導覽講解。以下為遊程產出的背後故事:
「永靖枝仔冰 冷冷硬硬」永靖人的台語發音有著不同的腔調,從這一句話的發音,就能聽出不同,因此在地人總說,聽口音就能辨別是不是永靖人。而這樣的發音,也隱含了永靖人是客家籍的背景。在拜訪社大之前,對彰化的印象就是閩南大縣,來到永靖之後才知道,原來彰化地區有好幾個客家鄉鎮,只是多數居民都已經閩南話,幾乎沒有人講客語了。永靖約有七成是來自廣東饒平的客家人,雖然居民已經閩南化,但語調中仍保有若干客語口音,鄰近的大村、埔心也同樣是客家籍的聚落。
永靖國小自103年承辦「員永村社區大學」,在拜訪地方的過程中結識了在地文史工作者邱美都老師,也因為想讓在地的學員多了解饒平客家的背景,105年邀請邱老師於公共參與週介紹在地的饒平客家文史,並進一步安排了認識在地的遊程,獲得學員及居民許多正面的回應。有了前兩次的暖身,社大便嘗試於今年春季班開設「饒平客語」的課程,首次開課變成功在永靖及大村各開出一個班,展開了饒平客語的復興之路。饒平客庄文史的重要推手—邱美都老師出生於永靖忠實第,這一次的社區見學行程,便由邱老師帶領大家認識永靖的地方文史。員永村社大的謝主任自謙是社大辦學新手,做中學,但談起社大蓬勃開展的課程與地方學習需求,便可以顯現出永靖國小行政團隊對在地經營的用心,因著對地方特色與學習需求的掌握,使得社大開出的課程總是很受居民歡迎。而透過社大課程與活動,也讓學員更認識地方文史與在地故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