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宮創建於咸豐3年(1853),主祀輔信王公,為斗南田頭地區的信仰中心,該庄以李姓為大宗,加上王公祖本名李伯瑤,隴西一詞亦為李姓在中原的郡望堂號,因此,隴西宮有著濃厚的家廟性質,在地俗稱李祖廟。
隴西宮建立之初,曾由李姓族裔捐置祀田充作神明的千秋祭典費用,廟內廂房亦曾闢為學堂,成為知識搖籃,昭和2年(1927)信徒增祀唐高祖李淵神像。
日治統治時代末期,當局禁教漢文、迫改廟貌,幸賴信徒將神像藏於民宅,得免焚毀命運。戰後,神像回廟安座,並於民國43年重修一次,現廟貌為民國75年所重建,並敦請總統李登輝先生題廟額。
據耆老相傳,當初斗南田頭李姓是與斗南大東沈姓一起前來開墾,兩姓祖先義結金蘭拜為兄弟,兩姓祖先也發誓沈、李兩姓不得通婚,後來這個誓約隨著時間而被族人逐漸淡忘,今已經不再成為禁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