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 - 臺灣同盟會之成立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 - 臺灣同盟會之成立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 - 臺灣同盟會之成立

在臺興中會之成立臺灣同盟會之成立革命同志協助三二九之役一、中國同盟會臺灣分會的成立  民國初年前後,臺灣青年雖受日本統治,但漢民族意識旺盛,對中國革命進展非常關心,臺北醫學校與國語學校學生互相連繫,時常秘密聚會。1910年春,中國同盟會會員王兆培到臺灣入臺北醫學校就讀,王兆培是福建漳州人,他到臺灣的目的,一方面在求學,一方面在尋找同志,發展中國同盟會組織,使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能夠傳播於臺灣。1910年5月1日,王兆培介紹同班同學加入同盟會,翁俊明成為臺灣加入同盟會的第一人。同年暑假,王兆培將翁俊明入會申請書帶回漳州,9月,中國同盟會委任翁俊明(化名翁樵)為交通委員,成立中國同盟會臺灣通訊處於醫學校,負責發展臺灣會務。至民國元年(1912),蔣渭水、蘇樵山、黃調清、林錦生、曾慶福、杜聰明、李根盛等相繼入會,會員增至30餘人,範圍已從醫學校而推廣於國語學校、農事試驗場及工業講習所。二、中國同盟會臺灣分會的重要活動  臺灣同盟會會員每星期日在艋舺平樂遊料理店,或在和尚州柑園,秘密聯合聚會,演說報告中國革命的進展情形,排斥日政府之壓迫,鼓吹革命精神。為便於聯絡同志,蔣渭水發起在公園口租一店鋪,稱為東瀛商會,販賣文具圖書及雜貨。並聘請一位北京話的老師,用竹紙版的教本開始研究北京語等。  民國元年(1912)底,中國同盟會臺灣通訊處的同志,為響應黃克強所倡導的國民捐會,募集資金貳仟肆佰日元,派蘇樵山同志攜赴東京,擬託青年會代轉,遭到婉拒。再改派王傳薪同志攜赴廣州,擬交民國日報,亦被拒絕。乃託在廈門的朋友吳道源代轉,不料竟被挪用,直至民國4年(1915)才發還各同志。  民國2年(1913),袁世凱毀法亂紀,引起臺灣同盟會員的痛恨,於是計劃毒殺袁世凱,由肄業臺北醫學校的翁俊明、杜聰明負責培養霍亂菌,並選派翁俊明及杜聰明攜帶前往北京,將病菌投入自來水池(因當時享用自來水的多是軍閥家庭),計劃以傳染病的手段消滅袁世凱及其黨羽。翁俊明(1892~1943)  一切準備妥當後,將霍亂菌置於保溫瓶,翁、杜兩人舉行極悲壯的宣誓,並各留書告辭父母,於民國2年(1913)7月16日搭乘「信濃丸」赴神戶轉北京。當時適與孫中山先生同船,翁、杜兩人在船上想晉謁孫先生,但因船上日人警備森嚴,無法如願。抵達神戶後,懇托福建商會王會長介紹,赴舞子晉謁孫先生,密報赴北京之重大使命。孫先生嘉其志而阻其行,惟恐累及無辜。翁、杜不顧孫先生勸阻,依照原訂計畫,由日本轉大連、瀋陽,抵達北京。  既抵北京,多方設法秘密行事,可惜北京水源地不是開放式,而且警備嚴密,無法投入霍亂細菌,時日一久細菌效微,致未達成任務。杜聰明先行搭火車離開北京,南下上海,再乘大阪商船回臺灣。翁俊明再留北京十日,以觀動靜,當局聞訊,追捕甚急,乃道出山海關,經大連至上海,在南市西林路白雲觀,會晤臺籍革命黨人,結果盡為上海縣逮捕,幸得有人協助,始得出獄返臺。  毒殺袁世凱的計畫雖然沒有成功,但是翁俊明再接再厲,可稱為臺灣學生青年參加革命的最先鋒。三、中國同盟會臺灣分會的解散  迨民國3年(1914)11月,臺灣同盟會的會員已增至七十六人。當時中國同盟會已改組為國民黨,但臺灣仍稱同盟會,這是雙方未能密切連絡所致。而且各同志深感臺灣同盟會的組織過於渙散,有重新予以調整加強的必要,乃於11月19日在艋舺平樂遊料理店召開會員大會,討論改組問題,原定擴大組織,但結果卻不得不決定解散。原因有二,第一是羅福星主持的起義失敗,許多革命同志被捕入獄,日本政府加強壓迫革命運動;第二是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而臺灣政府的法律,禁止政治結社,公開政黨是不能存在的。  中國同盟會臺灣分會自成立至解散的短短四年間,雖然沒有多大成就可言,但在臺灣知識份子間散佈了許多革命的種子,往後臺灣數十年的各種革命運動,莫不間接或直接受其影響。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作品語文
中文
地點名稱
國父紀念館/柑園/柑園/福星/興中/成功/成功
緯度
25.0393/23.54/24.9642/24.4795/23.7246/24.3068/23.101
經度
121.56/120.667/121.217/120.83/120.434/120.846/121.379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