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會從來沒有這麼老過、沒有老得這麼快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在摸索如何變老。這堂課讓參與者從「老生常談」中觀照彼此並且學習思考不同觀點與視角下的「老年文化」樣貌,反而能夠開展學生有別於醫療與社福觀點之外面對「老後人生」的對話空間。我認為唯有「開始」一起面對自身看待老年的各種價值觀與聯想,才能從對「變老」問題化、醫療化的議題中,看見我們的社會建構「老年」主流論述的各種作用力。我嘗試在課程中以戲劇涉及的各種元素作為方法應用,藉由各種互動實作方法的設計,為學生開啟彼此表達、傾聽與對話的舞台。
提到「變老」,不管是抗老、服老或是無老的態度,當跨齡的同學能夠一起直視並且願意敞開心胸「老」帶來的焦慮、不安、自信、豁達等不同心境與情緒,就開啟了一種跨齡共學共老的對話空間,同時能夠藉由大家對於個人生命的詮釋與反思,藉由教室空間裡的互相傾聽與分享,看見台灣老後人生多元文化交織的樣貌。在這個過程中,社大工作者提供了包括公共論壇、社區一堂課等開放更多在地對話的空間,讓這堂課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跟在地社區連結。我也跟著大家透過體驗我們與身邊的人、社區連結並產生關係的過程,讓變老不同階段的同學形成社群,進而讓課程本身轉化成為個人「融入社會」的實踐。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