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投唭哩岸地區的巷弄內的陳新上博士的陶藝文史工作室,承載了許許多多陳老師為了追尋、記錄、溯源、與展北投傳統陶瓷藝術文化的點點滴滴。一進到工作室,發現在不大的空間中,擺放著井然有序的書籍以及陶藝作品。因為陶瓷史和一般研究不太一樣,牽涉到很多專業的技術,而陳老師則因為自己喜歡陶藝,所以他對於相關的技術都不陌生,也因此花了不少時間跟心血,現在仍不間斷的努力研究整理中。
研究的時間範圍原先設定為日治時期,本以為只有短短的50年比較容易,卻沒想到一做就做不完,於是又著手於臺灣陶瓷歷史的部分,但因資料不多,前人的研究也大同小異,所以陳老師透過很多方式到政府部門找文獻,因此在蒐集資料方面花了不少心思‧
陶瓷並不是一個大型工業,而是一個非常邊緣的產業,陳心上認為對台灣陶瓷比較有貢獻的是日治時期,但戰後的資料卻比較多,在少數可以利用的資料中,除了南投以外,幾乎其他地方都沒有任何相關的資料。
陳新上曾說 : 「希望利用貴子坑採礦的歷史遺跡,成立北投陶藝文化園區,設置陶瓷文物館、展覽館、工作村、陶藝教室、藝術商店、陶藝廣場、露天咖啡館…等。讓北投陶瓷重耀光芒,成為溫泉之外,北投另一具觀光產值的文化產業特色。」因為陳新上,貴子坑成了一片承載著夢想的土地,即便只有一隻蜜蜂的力量,也能夠傳播生機,耕耘出一座花園。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