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隧道窯 / 自動隧道窯

隧道窯 / 自動隧道窯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隧道窯 / 自動隧道窯

北投陶業的窯廠形式之一,其中一種為隧道窯,隧道窯內設有鐵軌,將製作好的陶坯放在一部部窯車上,各部窯車首尾相連,就像火車一樣。然後在油壓頂車機的推動下,窯車行駛在隧道內。


供應熱量的燃燒室就設在窯的兩邊,陶還在窯車上沿地道運行時,燃燒室開釋出熾熱的燃燒氣體,陶坯溫度隨之升高,一直升到攝氏1300-1400度。陶坯在溫度和氣氛的作用下,發生一系列的物理變化,慢慢的泥皮變成了陶器。地道窯之所以產量大,就是由於窯尾一車成品駛出隧道後,窯頭就有一車陶坯駛進地道,兩者同時進行,大大節約了燃料,而且產量增大,產品質量也進步了,歸納起來就是「多、快、好、省」四大長處。


在隧道窯的窯尾鼓入冷風,冷卻隧道窯內燒成後的製品。鼓入的冷風流經製品被加熱後,再抽出送入乾燥器作為乾燥生坯的熱源,這一段便構成了隧道窯的冷卻帶。紫砂坯件在與氣流逆向運行的過程中,經歷了預熱、燒成、冷卻後被推出窯外的全過程。隧道窯的熱能利用率高,燃料消耗低,和倒焰窯相比可以節約50%~60%。


隧道窯因燒成帶位置固定,而且是連續化燒成,窯內各部位溫度保持相對穩定狀態。但隧道窯是連續式燒窯,燒成溫度不宜隨意變動,適宜大批量的生產。北投陶瓷業當時能大量生產出口,主因有二 : 日式量產套模技術與隧道窯的建造。而台灣第一座「隧道窯」是「奇龍」的陳彬先生在竹圍(現在已經改建公寓)買地蓋二條「隧道窯」的,生產品質很好。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隧道窯 / 自動隧道窯 / 撰寫者:林正銘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3469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現況
北投現已無相關建築存在
撰寫者
林正銘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