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燒」主要指涉日治時期在北投大量燒製出現的精美瓷器,然「北投燒」的範圍定義實屬複雜,一個名詞所指涉的概念有很多歧義,在定義前,得先了解北投窯業的發展。
依據記載,北投的陶業自清國時期即有人從事,利用當地特殊的黏土燒製成陶。日治時期,有日人投資設立工廠,1929年的官方記載,北投已有兩家窯廠,「北投業窯業株式會社」燒製耐火磚,「大屯製陶所」燒製陶器。但經《北投陶瓷發展史》一書調查發現,其實更早有松本龜太郎所經營之「北投陶器所」,並且與其經營之溫泉旅店「松濤園」結合行銷,行之有年,其所燒製之陶器可稱為最早的「北投燒」。但一開始松本所製之陶器並無太大成功,後引進日本傳統登窯,燒製煙灰缸及陶瓶等用具,持續經營所謂「北投燒」,「北投燒」在此成為品牌商品的概念,持續行銷發展逐漸擴大,依據文獻,已不只一間窯燒製「北投燒」,故後期應已大量生產。「北投燒」的重要產品有以下幾種,有酒杯、碗、花瓶、小缽、葫蘆瓶等,其主要以日式轆轤拉坏為主的成型痕跡,使得大多製品呈現精緻細膩風格,及其豐富細膩的藝術性,成為台灣藝術陶瓷之開端,奠定北投之於台灣陶瓷的重要地位。
圖說為北投燒彩繪山水瓶上之「北投」字款。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