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太空垃圾」為《人類世界垃圾的八大秘密。淨灘時最多的不是塑膠袋而是……》創作過程中輔助說明人類歷史發展中與垃圾、環境保育等相關議題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穿插呈現。
  目前在地球的外太空,圍繞著地球的是一層又一層的太空垃圾!發展太空科技時沒計算的回收成本,就和工業革命後被忽略的環境成本一樣,自從蘇聯於1957年發射第一個的人造衛星,到2020年日本送鋼彈飛向宇宙,中間再經過數千次的衛星與各種物品發射後,太空中遺留了各種退役的衛星、爆炸殘留的火箭殘骸等。根據2019年歐洲太空總署報導,圍繞著地球、超過1公分的垃圾,總共就有90萬件:因為難以回收,於是它們就只能乖乖依循著軌道繼續運行,直到2009年,一顆不再使用的俄羅斯Kosmos通訊衛星,撞壞了正在使用的美國銥陣列通訊衛星,衛星本身則碎成超過2000多塊的碎片,製造出更多的太空垃圾,而這些越來越多太空垃圾就像星際旅程裡的一把把利刃,刺得太空載具們千瘡百孔。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太空垃圾 / 撰寫者: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33428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20/03/17
媒體類型
圖稿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