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彰化二水螺溪石硯

彰化二水螺溪石硯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彰化二水螺溪石硯

照片拍攝於2002年(民國91年)1月1日,位於彰化縣二水鄉員集路四段。台灣名硯—螺溪石硯,質地溫潤、容易發墨、不損毫端、貯水不乾、嚴寒不凍…諸多優點,屢為文人雅士所珍藏把玩。台灣製硯的業者主要集中在彰化縣二水鄉,石材採集自濁水溪主流及支流陳友蘭溪、卓棍溪人和、雙龍…等地,色澤有三大色:墨黑、棗紅、黛綠及其他數十餘種色系:灰褐、靛青、紫、紅綠、暗紫、白皮…等。

螺溪石硯早年由硯雕師謝苗、董任申…等人,以極克難的自製雕鑿工具,純手工慢慢雕琢成數量極少的藝品石雕硯,創作的題材以牛、龍、龜、蛙、雲紋等為主。1981年(約民國七十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書法藝術再度受人們重視,身為文房四寶之一的「硯」,呈現蓬勃發展的生機,個人硯雕工作室紛紛成立,配合現代化的工具更新,純手工刀鑿雕刻的方式改為機械研磨,果然效率及精緻度都為之提高,創作型態也添加了許多瓜果藤蔓等立體簍空精雕的作品。

螺溪硯石材產自濁水溪上游,卻發光發熱於中游的二水鄉,除地勢較平坦採拾石材較便利外,最重要的因素在於鄉民不屈於命運,勇於爭生存的天性有關。因鄉內耕地有限,謀生資源不豐,面對家中眾多呦呦待脯幼兒的壓力下,堅毅的鄉民僅能發揮與天爭地,化腐朽成神奇的精神,在滾滾濁流的濁水溪河床上創造生機,巧妙的將沉重堅硬的頑石,耐心的琢磨下,化冷寂為有生命力的藝術品,此種絕地逢生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撰寫者
張錫池
創作者
張錫池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03/10/30
媒體類型
照片
材質
螺溪石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