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力

跟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力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力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力

教育部於2012年開始以「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提供學術與專業資源協助社區大學運用未來想像與創意來推展在地社區人才培力,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於1998年創校即有做中學的人才培力經驗,並摸索形成以「導覽」「講座」「問卷意見反映」「工作坊」「公共論壇」「票選」「建立社群」等方法,擴大市民不同程度的參與在地事務,逐步深化屬地感,回應「氣候變遷」下的水環境、水文化再造課題。


文山社大以「未來家園」想像及創意調適為重要校務,推動「文山好行」、「文山水岸」之人才培力、社區空間營造,獲得各界肯定,不僅受政治大學地政系邀請,與12所國際大學共同成為「願景美國際規劃」團隊成員,也獲經典顧問公司邀請成為「羅斯福路林蔭大道」規劃團隊,並獲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力計畫續航辦公室選為社大3個分享案例之一。3年計畫結束後,文山社大於2015獲得都更處及文山區公所的支持,研擬文化社造計畫「復興景美文化軸帶:尋找新人文渡口」,形成文山文化社造聯盟、青銀共創團隊以下為台北市文山社大運用未來想像與創人才培力計畫資源所形成的成果:


  • 辦理興隆公宅衝擊下的安康平宅住民願景工作坊、攝影課程,以及「興隆桃花源:小小公共藝術創作家工作坊」。
  • 重現仙通橋墩,形成巷弄裡的水文化故事。
  • 羅斯福路五六段林蔭大道,人行道倍增。
  • 激勵成人學員社團,包含公民新聞社、剪樂社、美術社團、音樂社團等,參與社區活動,紀錄與傳播文山區的文化社造故事。
  • 順興里、萬盛里花木市場、興福里等都市樸門小田園,推廣綠簾子,逐步建立可食地景的志工做中學經驗模式。
  • 完成仙跡岩手作步道全段、中埔山手作步道200公尺。
  • 與議員、里長及在地志工共同活化木柵公園,陪伴公園處之木柵公園更新工程,並認養公園之生態復育區萃湖,與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經營萃湖為台北都會螢火蟲公園,培力導覽志工,106年服務賞螢人次逾萬。
  • 單車體檢文山好行,串連生活中的藍帶(水系)與綠帶(山系)。
  • 提供文山學知識及說明在地需求,協助政大地政系以景美做為國際大學生空間規劃設計之標的區域。
  • 以4年時間,形成文山區社區本位氣候變遷調適(CBA)智庫,援用學術及技術能力協助文山區小尺度區域因應大尺度的氣候變遷課題。成員包含台大政治系林子倫教授、台大土木系李天浩教授、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農業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德秀、社大全國促進會、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撰寫者
北市文山社大
時間起
1998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