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珍珠風潮」為《日本,吃我這球!珍珠奶茶以外的臺日友誼》創作過程中蒐集關於臺日防災協力史的素材之一,包含三張不同的珍珠料理等圖像資料,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穿插呈現。
珍珠奶茶讓日本人大感驚豔、席捲全日本的的珍珠奶茶風潮,其實是起源於臺灣的手搖飲文化。「珍珠奶茶」在日本的年輕女生之間擁有超高人氣,其日文是「タピオカ(珍珠)ミルクティー(奶茶)」,因為這個字詞太過熱門,而被年輕人簡化,甚至動詞化:現在,「タピオカ」可直接稱為珍珠奶茶;而「タピる」這一入圍今年流行語大賞的新動詞,則意指「喝珍珠奶茶」。同時,不只珍珠奶茶,臺灣的珍珠登上日本的土地,竟然也激盪出了珍珠拉麵、珍珠蛋包飯、珍珠麻婆豆腐等,讓充滿意想不到的跨文化創意料理。
日本「珍珠」的歷史,「タピオカ」原意是樹薯粉,江戶時代的醫學書籍列載為「答必膃加」(タピオカ),明治時代演變為高級食材,大正時代被列進食譜,戰爭時期則代替米糧成為士兵果腹的主食,日本最受歡迎的社會學家岩本茂樹表示:「可能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讓珍珠奶茶在日本這個時代又衍生出了新的價值」。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