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扶鸞

扶鸞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扶鸞,又名扶乩,是一種道家的宗教儀式,在苗栗留下許多相關的古蹟、文物如鸞堂、鸞書等。扶鸞的過程藉由神靈降附在正鸞生身上,再由正鸞生用桃木筆在沙上書寫神諭,接著由唱鸞生報出,錄寫生再以筆記錄。信徒通常以之問前程、治病、斷訟、猜題。依據明清史料,苗栗在當時就有文人從事扶鸞活動的紀錄,持續至日治初期,儘管這樣的宗教活動向來不受儒者青睞。

文士、儒生可於扶鸞活動中傳諭、開藥、授課、算命,扶鸞因而使許多無法取得功名的讀書人得以溫飽。扶鸞活動也衍生鸞書、鸞堂,帶動文人與宗教活動的結合,詩文作品中開始出現與扶鸞活動、宗教活動相關的內容,降附的神明也包含儒、道、仙、佛之神祇,呈現苗栗傳統知識分子及宗教活動的多元性。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扶鸞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33387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時間迄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時間起
清朝康熙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