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2013年(民國102年)10月2日,位於彰化縣彰化市中正路一段474、476、478號,日治時期的北門外89番地,為王淇水起造於1915年(大正4年)、1927年(昭和2年)再修建成今貌的王長發商號,成為市街改正後矗立在北門大通(今中正路)上的三連棟街屋。
王淇水興建的王長發商號,最初以賣布匹、米糧起家,他所興築的兩層樓洋房是當時彰化街上最早的洋樓之一,前面是臨街而建的商店,深長的基地裡,則是王家的祖厝。在市區改正計畫後,街屋面臨著道路而建,三連棟街屋立面的山牆上每一棟都以姓「王」字設計成不同的裝飾藝術,右棟的474號山牆上右邊有一「王」字,中間再以「王」字設計成圓形,而中間棟476號以稻穗裝飾中間的「王」字,左右再鑲上「長」、「發」二字作為商號,左棟的478號則以兩個「王」字中間以「台」字,這三連棟的山牆上面的藝術裝飾語彙連結了米行在地起家與王長發商號,此外,機能性陽台的出現,同時表現出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與現代主義折衷的特色。
戰後曾分別作為開設補習班、律師事務所、理髮廳等商用街屋,目前478號為王家後人除了經營餐飲業外,同時也提供地方上的藝文交流活動。王長發商號三連棟是彰化市中正路最顯目的百年老屋,也是火車站商圈最迷人的街景。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