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班位於斗六市東北方,聚落名稱於康熙56年(1717)成書的地方志書中便已出現,諸羅縣志記載:「石榴班陂在柴里社東北,源由阿拔泉溪出。康熙四十九年,庄民合築。」顯見至遲於康熙末年,石榴班一帶便有漢人開庄築陂。
石榴班的信仰中心長和宮主祀天上聖母,居民稱之為「斑鳩媽」。據台北帝大文學士李添春先生〈臺灣的動物崇拜〉一文的紀錄,長和宮創立於光緒元年(1875),「廟的落成典禮當天,在奉迎天上聖母行列的途中,有一隻鳩飛到神轎上面來就不走了。後來更鑽進媽祖神像的懷裡不見了。人們對這件事情覺得不可思議,終於將這媽祖稱呼為斑鳩媽。」
有關長和宮建廟的年代,於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廟名鑑》中的記載為同治9年(1870)由張邊及張西桂二人發起改築,既是改築,那麼廟建立的時間理當比比這個時間還要更早,現今長和宮廟內亦保存一對同治10年(1871)由信徒陳鴨所敬獻的迷你踩球石獅,材質為砂岩,現保存於神龕之內,係該宮有款識年代最早的文物,足證在同治年間廟宇便已存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