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後龍溪的農業

 後龍溪的農業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後龍溪是苗栗境內最主要河川,流經泰安、大湖、獅潭、公館、銅鑼、苗栗、頭屋、後龍等8個鄉鎮市,因流域面積橫跨平原到3000公尺的高山,地形豐富,因此農作物種類繁多。在流域下流平原盆地區的後龍、苗栗、公館地區主要以水稻為主,然後龍紅土花生遠近馳名,公館紅棗種植更有百年歷史,是全臺唯一產區。往上游丘陵、山地地區的頭屋、獅潭、大湖、泰安地區,則盛產陸稻、雜糧和特殊作物等,雜糧以甘藷、落花生最多,而特殊作物較著名的是茶葉和早期的香水茅;至於泰安和獅潭山區,於戰後盛行栽種苧麻,是當時苗栗縣苧麻最大產區。1980年代左右,整體農業環境的改變,流域內各鄉鎮開始大面積栽種水果,泰安甜杮從此知名。

另由來已久的頭屋鄉茶葉,道光年間即有漢移民進入老田寮、茄苳坑,並在明德宮後方山坡種植茶葉,開啟頭屋鄉茶葉種植。日治時期,頭屋鄉部分製茶業者組成「頭屋製茶組合」,與張阿松「老田寮製茶組合」等,共同打造了茶業的風光史;明治年間老田寮茶打響名聲,和文山、凍頂等同列為臺灣名茶。大正元(1912)年張阿松與茶葉研習所研發出「椪風烏龍茶」,民國64(1975)年蔣經國到頭屋鄉品茗後大為讚賞,因同年明德水庫興建,便給頭屋鄉茶葉起了「明德茶」之名號。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後龍溪的農業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3296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