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炻器

炻器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炻器,又稱「石陶器」,中國古籍則稱為「石胎瓷」,學名為stoneware。苗栗土特有的黏稠特性,與富含鈦、鋰、鐵等金屬礦物質,僅有苗栗土可以燒造炻器,南投土與北投土皆不可。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發現苗栗土的特性,特別用來燒造炻器,做為酒甕、水缸等器皿,在臺灣光復後沒落,目前有苗栗造橋的「純青窯」,燒製炻器──「苗栗新燒」。炻器以超過1200度的高溫燒造,坏體緻密且經完全燒結,2%以下的吸水率儘管已接近瓷器,但胚體卻不透明,不同於瓷器的零吸水率與透光性,或陶器15%吸水率且全然不透光。由於炻器耐酸耐鹼,還有絕佳的強度與熱穩定性,能順利地通過從冰箱到烤爐的溫度急變,為理想的貯藏容器。

苗栗傳統的炻器,大多以無釉、原料為灰白色陶黏土為特色,與其他地區陶瓷採用的紅色陶質黏土不同;苗栗土燒成溫度較高,成品顏色也較為高雅,燒製後的炻器,自然形成類似遠紅外線的功能。近代純青窯窯主林烈孝,致力於炻器上釉的研究,創作出黑色天目釉、駱斑釉與茶葉末釉等色彩繽紛的「苗栗新燒」炻器。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炻器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陳怡禎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33294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陳怡禎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