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交趾陶

交趾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交趾陶,又稱交趾燒。臺灣交趾陶於清朝咸豐年間,由廣東陶匠傳入臺灣,爾後又分為兩派,一派為葉王,另一派為洪坤福。交趾陶是中國南方軟陶體系的延伸,屬低溫、多彩釉陶,集捏塑、彩繪、燒陶於一身,融合戲曲文學、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於一體,常作為寺廟、宅第建築上的裝飾,堪稱臺灣民間工藝之精華。苗栗竹南龍鳳漁港旁的成龍窯,窯主鄭盛宏師承洪坤福派江清露,而後又結識葉王派的師傅林添木,鄭盛宏將兩派技藝混而為一,作品保有洪派水彩釉的自然與葉王派寶石釉的精緻,調製出全新風格的顯色光澤。

交趾陶技藝流傳在臺灣中南部,日治時期交趾陶在美國博覽會中大出風頭,被外國人讚譽為臺灣絕技,成為嘉義市最特殊的民間藝術代表,故稱嘉義是交趾陶的故鄉,日本甚至稱之為「嘉義燒」。雖然交趾陶近年不斷面臨中國廉價市場的打擊,臺灣的傳統寺廟技術逐漸失傳,苗栗竹南的成龍窯也成為臺灣擁有完整技術的交趾陶生產窯廠,不斷參加各種文藝展覽與文化紀錄的工作,希望交趾陶文化能在臺灣持續綻放。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交趾陶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陳怡禎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33293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陳怡禎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