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苗栗土

苗栗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苗栗因有蘊藏豐富且良質的黏土礦,灰白色的石陶質黏土,燒製溫度可耐至1350°C,燒製陶器達石陶器(炻器)水準,品質緻密而堅硬,吸水性低,這是其他地區陶瓷窯業無法與之匹敵的重要條件,再加上在地產「天然氣」的燃料優勢,使得苗栗成為臺灣的陶瓷重鎮之一。苗栗於清代就可見使用紅磚土窯燒磚瓦的蹤跡,而日治時期明治30(1897)年日本新潟縣人岩本東作於苗栗市西山(今文山里)設立窯場,使用紅磚土燒製陶管及日用粗陶器,苗栗陶業自此發軔,而後岩本在公館大坑山區的四份發現優質製陶黏土,就地取材降低運輸成本,讓苗栗的陶業不斷地綿延發展。

苗栗黏土礦屬於南庄岩層,主要分布於公館、三義、大湖、獅潭一帶,屬於古河流域湖沼沉積黏土及中世紀含煤之黏土礦,土質綿細、黏性高,含鐵量高,適合粗製品或是高級精密的陶瓷坏造使用。而苗栗黏土含鐵量高的特性,在高溫燒製中融熔,使得陶器質地堅硬且孔隙均勻的透氣性佳,適合製作酒甕,釀酒較不易揮發,日據時期苗栗窯廠開始生產酒甕給菸酒專賣局釀酒,臺灣光復後,公賣局大量採用苗栗產製的酒甕,全盛期公賣局九成的酒甕皆由苗栗供應,因此苗栗成為臺灣「酒甕的故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陳怡禎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