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苗栗磚瓦

苗栗磚瓦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苗栗的磚瓦業發展甚早,清代年間便陸續有彭德滿、張近生等人來台設立瓦窯廠,供應建築房舍之用;據日治時期的統計資料,明治43(1910)年竹南、苗栗一帶就有磚瓦製造廠40餘家,昭和8(1933)年磚瓦廠134家;臺灣光復以後,民國42(1954)年仍有一百多家磚瓦廠,從竹南、造橋、頭份、通霄、後龍、苑裡等,沿著海線都有相當多的磚瓦窯廠,其中以竹南和造橋最多。

傳統磚瓦窯業所使用的窯種有:生產新式紅磚的登窯、生產日式黑瓦的黑瓦窯(狗頭窯)、生產閩式紅瓦的包仔窯,以及1960年代後期引入新式的八卦窯(霍夫曼窯)。苗栗頭份、造橋、後龍、通霄、苑裡等鄉鎮曾擁有20餘座八卦窯,大量生產紅磚,不過因窯體所佔面積相當龐大,且燃煤汙染嚴重,發展的時間不長,便被更省人力更快速的隧道窯所取代,一座座八卦窯漸漸被淘汰、拆除,見證苗栗磚窯產業文化變遷的歷史。

隨著時代變遷,鋼筋水泥樓房逐漸取代了傳統宅院樣式的建築,使得傳統的瓦窯產業急速地萎縮,目前苗栗磚瓦廠與全盛時期相比,已經大幅減少。現今在苗栗苑裡的灣麗磚瓦文物館,展有隧道窯製造紅磚的過程,介紹了臺灣窯業的發展歷史,也發展文創類產品提升磚瓦窯業的文化形象。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苗栗磚瓦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陳怡禎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33288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陳怡禎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