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建設山線與海線之爭

建設山線與海線之爭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建設山線與海線之爭

臺灣地形起伏大、東西向河流多,建設南北向交通時有諸多考量。臺灣鐵路縱貫線便因地形之故,繼明治41(1908)年山線通車後,復於大正11(1922)年興築海線完工,人們若是要搭乘鐵路經過竹南站至彰化站路段,共有山線與海線兩條路線可以選擇,而苗栗縣也因此同時有山線、海線貫通縣境,為地方繁榮帶來不少貢獻。

起初興建縱貫線時,山線與海線便同時是考量的方案,因評估海線要跨越的河川流域過寬,建設橋樑所費不貲,最終選擇建設山線。然而縱貫線於明治41(1908)年通車後,因山線坡度過陡、運輸效率有限,貨物運輸難以暢通,甚至在大正6(1917)年演變成大規模的滯貨事件,日本殖民政府便又起意建設海線,在大正11(1922)年正式通車,遂形成今日山海兩線並行的情景。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洪伊君
時間起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